咨询热线0898-88889999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课程设置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教学成果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0898-88889999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
课程设置分类一

常考知识点——课程的基本分类

发布时间:2025-05-29 11:03:48 点击量:

  综合课程:学科整合,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;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;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;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。比如:自然课(生物、化学、物理、天文);社会课(历史、地理、经济、政治)。分为:相关课程、融合课程、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。

  回复“我来自过面试”获取试讲教案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

  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欣赏,版权为“中公教师网”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”来源:中公教师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校本课程(学校课程):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,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,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,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,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。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。开发主体就是教师而非专家。比如:某地在该校开设黄梅戏的课程。

  区分依据:主要看课程的设计开发主体是谁。由中央政府编制的是国家课程,由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发的是地方课程,学校开发的是校本课程。

  研究型课程: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。这是一类在教师指导下,由学生自主设计、自主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。注重学生对知识深度的挖掘。

  区分依据:看课程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。发展基础学力的是基础型课程,拓展知识能力的是拓展型课程,培养探究态度和能力的是研究型课程。

  通常在教育学知识的学习中,我们总会听到有很多的人在说课程的内容是最为抽象,也是最不好理解的,特别是在课程的分类中,老是分不清楚,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精确的切入点,也没有联系实际进行区分。想要正确认识课程,通常分类标准就是我们判断的依据之一,其次就是从概念出发,再者可以联系实际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程的分类。

  基础型课程: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。即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“三基”(读、写、算)为中心的基础教学。通常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。

  拓展型课程: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,开阔学生的知识和视野,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。强调学生知识的宽度,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。

  学科课程:分科设置课程,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,分科组织教学,也是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,比如:语、数、外;而我国最早的学科课程就是六艺了。

  评价:这类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的逻辑性、系统性和完整性,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,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,也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。

  必修课: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,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,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。比如:综合实践活动课。

  选修课:满足学生的兴趣、爱好,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,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。

  区分依据:是否带有强制性,或者发展的是共性还是个性。带有强制性,发展共性的是必修课,带有自愿性,发展个性的是选修课。

  显性课程: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、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,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。比如:课程表中的所有课程。

  隐性课程: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、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。这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《班级生活》一书中首先提出的。比如:班风、学风等。

  活动课程:也叫经验课程、生活课程,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,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。比如:手工课。

  评价:这类课程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,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,强调儿童从做中获得直接经验。但是却忽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,学生获得的经验带有偶然性,不利于系统知识的获得,也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。

  评价:弥补了知识之间的割裂性,减少学科不必要的的重复,但是又忽视了学科自身的逻辑和结构。

  地方课程: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地方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而开发的课程。比如:湖南省乡土地理教材。

  以上是关于课程的基本的分类,每个分类后都附有区分的依据,能够帮助我们简单的分清各类课程,提高做题的准确度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以上是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解析,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,可查看中公教师网-教育学频道。